首页
学习
时政
要闻
国内
社会
教育
旅游
健康
图片

以改革激活农业农村“一池春水”

2024-08-24 08:23   大众日报  

眼下,在肥城市安驾庄镇朱家颜子村,成方连片的田地里,玉米挺拔健壮、长势喜人。“我们村现在只有‘一块田’,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进行耕、种、管、收,粮食种植效益明显提高,农民和村集体实现‘双增收’。”朱家颜子村党支部书记杜均涛对今年粮食收成充满信心。

“一家人、多块地,大型机械作业难”“地块小、沟渠多,种植管理费用大”……这是朱家颜子村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的真实写照。面对难题,村里探索推行“一块田”改革。“过去全村共有480亩地,‘一块田’改革中,农民将自家承包地以每亩900元的价格委托给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经营,零散的小地块整合成一块块大田,面积增加到520亩。”杜均涛说,土地集中连片,不仅方便机械化经营、提高效率,集中采购农资还能降低投入成本,粮食生产管理则更科学、更精细,土地自然也更高产。

用好改革这一“法宝”,朱家颜子村让土地资源变资产,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在“一块田”经营收入分配上,朱家颜子村按照“334”比例分红——30%用于农民土地、资金入股分红;30%作为合作社公积金,用于进一步发展;40%作为村集体收入,用于村级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。农户亩均“土地租金+入股分红”收入达到1200元,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每年积累15万元发展资金,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0万元,实现多方受益。

肥城安驾庄镇农田。

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,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,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。山东稳妥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,深化承包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分置改革,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,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更好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。

建设集中连片、旱涝保收、节水高效、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,是巩固提高粮食产能、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。高标准农田“三分靠建、七分靠管”,在“政府建设好”与“农民使用好”之间,“设施管护好”是重要环节。菏泽市定陶区探索出群众自护管护新模式,真正实现了农田灌溉设施“有人建,有人管”,有效保障了农田工程长久发挥效益。

“机井设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,也是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的难点。我们调研时发现,原来设计的水泵是固定在机井里,长年在水中浸泡易损坏,要是有点儿小毛病停止工作,整个井也就不能用了。”定陶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哲说,据此,他们把水泵改成可移动的,并编上号,按照一口井覆盖60亩左右分网格发放一个水泵,涉及范围内的8—10户中找一名有责任心的群众牵头,用的时候从村委取出,灌溉完成后再交由村委统一管理。目前,这一做法已在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全面铺开,在涉及的35个村专门召开群众代表大会,重点把建设政策、管护责任、建设规划等向群众说清楚、讲明白,发放水泵322个并建立了台账,增强了群众自护意识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
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实现乡村振兴、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,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构建产权明晰、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,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。昌邑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以“强村富民兴产业”为目标,以提高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实体质量等为抓手,通过服务分成、盈利分红、二次返利等方式,加快推动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。2023年,全市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同比增加20%,50万元以上的村同比增加11.2%。

具体实践中,昌邑大力发展“三种经济”。一是“合作经济”,坚持党建引领、跨界合作、抱团发展,推动实现资源共享、信息互通、优势互补。卜庄镇大陆村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模式,建立枣树种植、养护、销售一条龙式专业化服务体系,已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20万元、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元。二是“资源经济”,综合开发利用各类资源,让土地生“金”。饮马镇山阳村依托博陆山和千年梨园的资源优势,联合周边5个村共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,累计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,年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。三是“项目经济”,通过与企业合作项目或自主开发项目,推动集体增收。下营镇小韩村成立通达劳务公司,承包海天生物化工的纯碱装卸项目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92万元。

昌邑饮马镇“梨花水镇”示范区。

从全省来看,通过实施“万村共富”行动、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等,村集体经济实现较好发展,带动农民实现稳定增收。2023年,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76元,同比增长7.5%,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.4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缩小0.05。

(大众日报记者 毛鑫鑫)

编辑:李根